農業(yè)發(fā)展動態(tài)(2020年8月)

作者:時間:2020-12-28 01:56:19點擊:267

  • 1、糧價穩(wěn)中有漲 稻谷、小麥、玉米7月同比漲1.7%

    當前我國糧價穩(wěn)中有漲,品種間走勢有所分化,不同環(huán)節(jié)價格波動有所差異。7月份,稻谷、小麥、玉米三種糧食集貿市場均價每百斤122.4元,環(huán)比漲0.2%,同比漲1.7%,其中稻谷價格漲幅最小,小麥次之,玉米價格漲幅較為明顯,收購、批發(fā)環(huán)節(jié)糧價漲幅偏大。

    農業(yè)農村部介紹,今年夏糧產量2856億斤,增24.2億斤;早稻產量546億斤,增20.6億斤,連續(xù)7年下滑后恢復增產。全年稻谷、玉米生產主要看秋糧。從農情調度的情況看,今年秋糧面積穩(wěn)中有增,盡管局部旱澇災害較重,但災后生產恢復及時有效,秋糧長勢總體不錯,糧食生產穩(wěn)中向好的態(tài)勢沒有改變。如果后期不發(fā)生大的災害,全年還將是一個豐收年。

    我國糧食庫存充裕,目前全國稻谷、小麥庫存水平大體相當于城鄉(xiāng)居民一年的消費量,玉米庫存雖然消化較快,但市場供給有保障。新冠肺炎疫情發(fā)生后,有關部門適時加強了儲備投放和應急保供,市場供給平穩(wěn)有序,市場上不缺糧、不缺油。

    從后期走勢看,我國糧食生產供給完全有保障,以我為主確保糧價平穩(wěn)運行的基礎較好,再加上國際上玉米、大豆等多數大宗農產品供給充足、價格低位運行,國內糧價缺乏大幅上漲的條件,預計隨著秋糧陸續(xù)豐收上市,我國糧食市場有望繼續(xù)保持基本穩(wěn)定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中華糧網


    2、洪澇災害影響有限,我國糧食安全有保障

    今年以來,先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(fā),近期又是長江流域、淮河流域的洪澇災害,我國糧食生產受到了一定影響。盡管遭遇了這樣的困難,在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下,我國糧食產業(yè)經過幾十年的發(fā)展早已今非昔比。

    生產上,我國糧食產量連續(xù)16年豐收,2019年糧食產量達到6.64億噸,其中稻谷2.1億噸、小麥1.34億噸、玉米2.61億噸。按照當年統計人口數量,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470公斤,已經連續(xù)多年高于世界平均水平。折算到每日占有量來看,每日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1.3公斤,也超過了居民每日的消費需求。

    貿易上,2015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量保持在1億噸以上,但這其中大部分是大豆、粗糧等飼料糧,谷物僅占很小部分。而且,谷物進口從2017年以來呈現下降趨勢,尤其是大米,我國大米進口量明顯下降,從2017年突破400萬噸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萬噸,但出口卻增加到275萬噸,是5年來第一次成為大米凈出口國。

    庫存上,我國的糧食庫存包括兩部分,一是政府庫存,一是社會庫存。據有關機構估算,水稻、小麥、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儲備庫存在3億噸左右,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,這是政府庫存。其他還有農戶自留的糧食和企業(yè)的存貨,這些也是糧食庫存的重要組成。

    其次,從災害影響看,我國農業(yè)的特點是怕旱不怕澇,洪澇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有限。

    據8月13日的國家防總消息,今年洪澇災害導致603.26萬公頃農作物受災,其中絕收114.08萬公頃,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和淮河地區(qū)。而2019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達到11606.4萬公頃,受災面積僅占播種面積的很小部分,而且洪水災害也不可能會導致整體糧食減產。從目前公布的統計數據看,2020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,比2019年增長0.9%;早稻總產量2729萬噸,比2019年增長3.9%。

    基礎設施支撐糧食產能提升。近年來,國家十分重視基礎設施建設,積極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到今年要確保建成8億畝高標準農田,推動每畝產量增加100公斤,這將大大提高糧食產區(qū)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。同時,劃定并加快9億畝水稻、小麥、玉米等糧食生產功能區(qū)建設,并搭建一系列配套設施,確保糧食產量得到鞏固和提升。

    農業(yè)科技對糧食生產貢獻明顯。目前,我們已經建立了超級稻、矮敗小麥、雜交玉米等高效育種技術體系,成功培育出數千個高產優(yōu)質糧食作物新品種、新組合,實現了5-6次大規(guī)模更新換代,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,推動糧食畝產從1978年的168.5公斤提高到2019的381公斤。

    農業(yè)防災減災能力明顯增強。我國在全國建成了大量災害地面監(jiān)測站網,并建立完善了自然災害監(jiān)測預報預警體系。同時,隨著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發(fā)展,物聯網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智慧氣象等新型技術在農業(yè)防災減災領域得到廣泛應用,對自然災害預警能力大幅增強,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災害給農業(yè)生產帶來的損失。

    綜合來看,我國糧食生產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增強,糧食供給充足,貿易渠道通暢,完全能夠滿足我們居民的消費需求。但也要看到,目前我們的口糧是充足,但未來飼料糧的需求會不斷增加,這是因為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提高,我們對肉類的消費需求會增加,而且我國的資源環(huán)境經過多年的發(fā)展已經壓力重重。因此,我們仍然要堅持國內國外兩條腿走路,可以根據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情況適度購入糧食,但絕不能放棄“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”的根本策略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中華糧網


    3、新麥行情高位調整 持糧主題惜售心理仍較重

    近一段時間國內小麥市場基本處于高位調整階段,山東地區(qū)部分大型面粉加工企業(yè)小幅下調收購價,但不影響大局,大部分用糧企業(yè)新麥收購價總體處于高位水平,一方面前期基層收購成本較高,另一方面國家臨儲小麥出庫成本支撐,麥價基本不會出現大幅回落現象。據市場監(jiān)測,河北邢臺隆堯地區(qū)大型面粉加工企業(yè)收購普麥進廠價1.22元/斤,下調0.005元/斤;河南周口地區(qū)面粉加工企業(yè)收購一等普麥凈糧進廠價1.20元/斤;山東青島地區(qū)大型面粉加工企業(yè)收購白普麥進廠價1.24元/斤;安徽蚌埠懷遠地區(qū)質優(yōu)白麥進廠價1.19-1.20元/斤,報價堅挺;江蘇淮安盱眙地區(qū)白小麥車板價1.17元/斤。

    政策性小麥交易:8月底一周政策性小麥的投放量為202.6128萬噸,實際成交量為15.6314萬噸,分省份來看,河北成交13071噸,成交均價2353元/噸;江蘇成交27424噸,成交均價2335元/噸;安徽成交15924噸,成交均價2327元/噸;山東成交53120噸,成交均價2341元/噸;河南成交19700噸,成交均價2352元/噸。近期小麥市場恢復平穩(wěn),市場行情依然堅挺,臨儲小麥成交量較上周繼續(xù)下降,開學前備貨基本結束,庫存基本能滿足生產,廠家采購需求有所減少。

    從當前小麥市場來看,新麥收購基本無量,持糧主體惜售心理仍然較重,招標采購活動中高價流拍的現象繼續(xù)存在;終端需求仍顯疲弱,上行乏力,預計短期內小麥市場將呈現上下兩難的局面,用糧企業(yè)可根據實際生產需求適量采購,降低庫存成本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南方小麥網


    4、商務部:今年以來中國進口小麥明顯增加

    在商務部8月20日舉行的網上例行新聞發(fā)布會上介紹,今年1至7月,我國進口小麥428萬噸,金額12.2億美元,同比分別增長116.3%和108.9%。多年來,進口小麥占我國小麥消費量的比重約為2%至3%,主要是品種調劑,以優(yōu)質專用小麥為主。由于國內市場對優(yōu)質麥的需求增加,今年以來我國進口小麥明顯增加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中華糧網


    5、江蘇省發(fā)布《江蘇省農業(yè)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意見》

    8月25日,省農業(yè)農村廳、省財政廳、省商務廳聯合印發(fā)《江蘇省農業(yè)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意見》,結合江蘇實際,將農機報廢更新補貼這項惠農政策落實落細。

    一、關于實施范圍和補貼對象

   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實施范圍為全省范圍內。

    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(yè)生產的個人和農業(yè)生產經營組織,農業(yè)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、農民專業(yè)合作經濟組織、農業(yè)企業(yè)和其他從事農業(yè)生產經營的組織。

    二、關于補貼種類和報廢條件

    (一)補貼種類為拖拉機、聯合收割機、水稻插秧機、機動噴霧(粉)機、飼料(草)粉碎機、鍘草機6種,比原報廢更新補貼機具種類增加4種。

    (二)報廢條件分兩個方面,一是機具條件,體現機具的唯一性、合法性;二是技術條件,體現機具的安全性、經濟性。

    三、關于補貼標準

    (一)拖拉機、聯合收割機報廢補貼額,按“三部文件”發(fā)布的最高補貼額執(zhí)行。

    (二)對新增報廢補貼范圍的水稻插秧機等4種農機,報廢補貼額按2019年同檔農機購置補貼額的30%確定,報廢補貼機具類別與2019年購機補貼分檔基本一致,方便基層操作。

    (三)對注冊登記的拖拉機、聯合收割機報廢,有條件的市、縣可安排財政資金提高補貼標準,以鼓勵引導拖拉機、聯合收割機依法登記,提高農機安全監(jiān)管水平。

    該實施意見自2020年10月1日起執(zhí)行。

     ——以上內容摘自江蘇省農業(yè)農村廳網站